擁有科學理論的政黨,才擁有真理的力量;科學理論指導的事業,才擁有光明前途。
黨的二十大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光輝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堅持不懈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準確領會其豐富內涵、思想體系和實踐要求,自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昂揚的奮斗姿態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第一條就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中國共產黨人既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堅持不懈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領域各方面。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用“八個明確”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在此基礎上拓展為“十個明確”,并對具體內容進行了調整充實。十九大報告提出“十四個堅持”,是落實這一重要思想的實踐要求,構成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總結的“十三個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理念、成就和經驗,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的結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創性成果豐富發展了這一重要思想。
“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彼此呼應、相互貫通,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構成了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
思想之旗領航向,人間正道開新篇。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黨的百年歷史中一條寶貴經驗,也是我們黨事業不斷成功的法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新時代中國之“的”,進行了許多具有開拓性意義的理論創造——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矛盾學說,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發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強調要提高科學思維能力,觀大勢、定大局、謀大事,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問題導向,抓重點、抓關鍵、抓牛鼻子等。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面,發展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等。
在科學社會主義方面,發展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發展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偉大時代產生偉大理論,偉大理論引領偉大時代。十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團結帶領人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呈現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察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十個中國古語:“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并指出這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從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闡釋“文化自信”,到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系統深入闡述,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推動全黨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汲取“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以百姓心為心”的民本理念;“深入推進改革創新”,體現“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變革思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浸潤“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協和萬邦”“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賦予了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一重要思想,充盈著濃郁的中國味、深厚的中華情、浩然的民族魂,推動悠久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展現新貌、煥發青春。
馬克思主義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掘和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尤其注重從安邦理政的治國之道、修身處世的道德理念、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質文兼具的表達方式等方面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內涵。
新征程上,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靠科學理論指導實踐,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回首十年非凡歷程,正是因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才有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論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才能在時代發展中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面對新征程上更加復雜的形勢、更加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靠科學理論指導實踐,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在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準確把握其基本觀點、核心要義、科學體系、根本要求,深刻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偉力,做到學深悟透、真知篤行。
“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出新的號召。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必須深刻領會“兩個結合”、“六個堅持”,正確認識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深刻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雄辯的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更加徹底的精神主動、歷史主動、發展主動,昂揚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勇毅前行。